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华球(中国)公司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近期省工信厅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众和广大企业征求修改意见,感谢您的参与。

联系人:罗健贤 0591-87844304

附件:

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华球(中国)公司总书记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高认定奖补标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鼓励各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档给予资金奖补。

二、鼓励招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招引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带动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我省、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鼓励受益财政按照“一事一议”制定奖补政策。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招引落地作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成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按季度进行考核并单列专项通报。

三、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对在建和未达到相关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建档入库予以重点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科研攻关或平台建设,对联合体申报“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5%以上且研发费用年增长20%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省级财政按上年度新增研发费用的10%给予财政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加大信贷支持。将每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总规模提高到200亿元,省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当年新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予以年化1%的贴息补助,单家企业最高贴息金额不超过20万元,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同一笔贷款已享受其他省级贴息政策的,不重复享受本贴息政策。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担风险机制。适时补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纳入担保范围。

五、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外部评估体系,设立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标准化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规则;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单列信贷额度、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实现快评快贷,充分利用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效率和规模。

六、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对当年度获得境内合格投资者股权投资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财政按其实际融资到账金额的1%给予奖励,单家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七、加大市场开拓支持力度。依托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实现与龙头企业高效对接、协同发展,省级财政按照活动规模、对接成效给予举办单位最高30万元奖励。综合运用政府首购、订购、推广运用等方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服务首次投放市场的,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不得以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为由进行限制。

八、支持企业引才留才。扩大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补助范围,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引进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按照企业税前支付薪酬60%的标准给予补助,个人累计补助不超过三年。对人事档案不在企业所在地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只需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且在企业工作满一年,即可按照规定申报职称,不受在企业所在地参加社保条件的限制。鼓励各地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

九、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省级财政统筹安排提升企业家综合能力素质专项经费,建立常态化支持企业家参加培训机制,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先进制造业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家级人才研修项目。

十、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在有序用电用气、污染综合治理错峰生产及应急管控等工作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优先保障供应。省属国有企业经营性空置物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申请按照评估价直接协议租赁,并可申请享受3年内租金价格免递增。

十一、优化服务供给。积极遴选、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研究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规律,加强综合诊断,逐企梳理发展路径,量身定制成长方案,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助推企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