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开发工业遗产、整合工业资源、彰显工业文明魅力、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以多样化的工业形态为载体的旅游新产品新模式。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工业旅游所指的领域广阔、产业链长、跨界性强,既包括广大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工矿企业、科技园区,也涉及诸多老字号品牌生产、珠宝与工艺品制造、美食美酒制造以及现代高科技制造产业,对于实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跨界融合,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旅游的培育与发展,2019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工业遗产、企业、园区、基地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202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明确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旅游:工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旅游新增长点
(一)从理论上分析。一切能被开发为吸引旅游者旅游消费的工业场所、生产过程、生产成果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具有特色的企业、高科技企业、新型产品和管理经验先进的企业均可成为工业旅游资源。借助工业发展旅游业,用旅游业带动工业发展,创造新的产业链价值,促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
工业旅游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跨界融合。工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旅游业则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工业旅游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工业向旅游业跨界延伸,旅游业向工业融合的产物。其次是知识性。工业旅游本质上属于文旅经济范畴,工业旅游资源的知识容量特别是科技知识容量是其他种类旅游资源无法企及的,它能直观地向旅游者展示科技成果。如许多现代工业园区的精湛技术、先进装备和科学流程以及壮观大气的场景,融入了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诸多元素,游客参观的过程,既是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再次是功能多样性。工业旅游一方面可为企业带来餐饮服务、门票收入和产品直销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助推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达到免费广告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的效果。企业还可通过与游客的良性互动,获得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信息,促使企业设计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最后是溢出性。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的工业文化,也大大丰富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开发和再利用,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有助于城市“退二进三”,实现城市功能更新和品质提升。
(二)从旅游经济活动看。市场主体是游客,客体是旅游产品,媒介是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营销策划、技术支持、宣传媒体、市场运营等机构或公司,是连接工业旅游供给与需求的重要节点。但与传统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相比,工业旅游寓教于游的特色,应融入学的要素,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学”七要素。在工业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其中某些具备条件的要素进行专注开发,并注重预留发展空间,在开发前期阶段,吃住行通常会由酒店餐厅及旅游公司包揽。视条件成熟与否再确定是否开发要素较齐全的工业旅游产品。
(三)从实践进展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意识到工业旅游的价值,在资源挖掘、业态模式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探路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涉及工业遗产、文化创意、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研学科普等门类,业态丰富,成为现阶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和旅游业极具活力增长点。国内各城市,如上海、苏州、温州等以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以“观光工厂”建设等为载体,工业遗存保护开发为抓手,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设计一批工业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大大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根据旅游产品特征,工业旅游大致可分为四种:
一是科技型工业旅游。以某一特定工业领域的科学技术为主题,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开展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旅游经济活动,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这类工业旅游基地科技含量极高,对广大旅游者的吸引力较为强烈。
二是工厂观光休闲旅游。以企业场景、设施、设备及其他具有景观价值的工业旅游资源为主体,开发的供游客观光、游览、欣赏企业环境风光和企业景观、能让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做滞留性漫游和休闲娱乐的旅游形式。这类工业旅游有助宣传企业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例如上海宝钢、青岛海尔都相应的开发了以企业生产线、生产过程和企业场景为内容的观光旅游。
三是工业遗产旅游。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展示工业遗产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有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景观公园、公共休憩场所等,既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带动周边地块环境提升。如北京的798是我国工业旅游创意产业运用的典型案例,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是在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
四是工业消费体验旅游。依托特定的企业文化或产品,通过生产演示或专门演示产品生产过程来宣传和销售企业产品,引导游客消费购买的一种工业旅游类型。特别适合工艺性强、富有文化创意和现代时尚设计水平的产品,如景德镇陶瓷、仙游红木家具、九牧王等部分服装企业以及传统老字号食品。
上面四种模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诸多工业旅游产品往往同时具备上述多种功能特征,如马尾船政工业旅游兼具工业遗存、闽剧展演、博物馆等功能;雪津啤酒的工业旅游打造可满足游客参观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啤酒包装生产线、大型酿造设备和独特的精酿生产工艺,并通过虚拟现实(VR)、全息投影等高科技互动体验技术感受丰富的世界啤酒文化,啤酒餐厅可满足游客品尝多种风味的啤酒,啤酒博物馆内有文创产品体验区及文创区采购的线上商城,满足游客个性化定制特色旅游纪念品,兼具看,吃、购、娱等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丰富了旅游业态,提升了工业旅游综合竞争力。
工业旅游加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尽管工业旅游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场景为特定消费群体所青睐,但是与山水风景游、文化名胜游、自然奇观游等成熟的旅游产品体系相比,我国工业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还没有大范围释放,存在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精品线路较少,产品形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的“附属”产品,对其多重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二是成熟工业旅游产品往往前期投入大,企业对工业旅游资源进行持续创新开发积极性不足。三是系统性深度开发还不够。工业旅游游览形式往往单纯的场馆和厂房参观,游览内容为企业历史和产品介绍等,缺乏娱乐性和互动性,亟待挖掘文化、增加创意,以满足大众旅游的新需求。四是游客对工业旅游相对陌生。较少结合工业旅游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和营销活动,致使公众对工业旅游了解少、参与少,“大众化”开发与推广不足。现实中,仅限于企业同行、经销商或政府之间的参观与交流。
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工业旅游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干工业”到“看工业”转变,而是要进行深度系统的开发,对有价值的工业遗存还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在合理优化整合工业资源的基础上,注入文化、创意、科技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旅游要素,为工业转型和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发挥工业旅游资源的比较特色优势。工业旅游有其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规律,不是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适合开展工业旅游。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工业旅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运动式推进、搞拉郎配,避免一哄而上、千篇一律等问题。
工业旅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突出精品意识,优先考虑那些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或极具特色工业资源。一是工业遗产。重点以老厂房、老厂区和工业遗址为载体,强化保护利用,打造集游憩、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开放空间。二是观光工厂。重点依托工厂设备、生产过程、工厂景观和工厂文化等资源,打造集观光游览、参与体验、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三是工业博物馆。重点围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产品和现代先进工艺装备,打造体现时代记忆、展示文明成果、蕴含现代元素的活态博物馆。四是研学科普基地。重点以科普与科学教育为主线,发展面向社会公众、大中小学生开放的研学科普基地。
推进工业旅游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到工业购物游、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产业链延伸,推动游客活动内容由观光转向体验,由政务商务接待转向研学游、亲子游和专题游,由小众游拓展到大众游,不断提升综合性效益。要持续开展工业旅游资源调查建档工作,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制定具有各城市工业特色的系列规范标准,集中培育创建一批工业旅游集中区和精品线路。
(二)打造多样化消费体验场景。通过研学旅游、散客预约参观、团队培训等形式增强工业旅游参与方式、丰富游客体验。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形态,为消费者打造景区场景、消费场景、观光场景等多样化的体验场景,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和忠诚度。一是优化“前店后厂”模式,增强工业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开发工业旅游消费品、纪念品、衍生品等,实现“人能来、货能卖”,增加工业旅游的收入。依托科技赋能、数据赋能推动工业旅游企业转型和升级,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融入创新理念和高科技等元素。二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利用互联网、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增加“时尚素材”,创新推出“云参观”“云看展”“云购物”等工业旅游产品,基于在线数据挖掘,开发工业旅游专线产品和“工业旅游+”复合型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要。着力构建“可看、可玩、可学、可购、可品、可闲”的复合工业旅游运营生态,把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让工业旅游成为文旅和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之举。三是加强工业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效串联,有效提高工业旅游景点与周边自然景点或传统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尽可能串联体现工业特质的景点及其环境和设施,增加多样化旅游体验,使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延长,以此来促进单个或多个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三)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认定,形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支持价值突出的支持申报国家文化遗产。一是将工业遗产活化纳入相关国土空间规划,对项目用地性质、容积率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把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深挖其中“文化”,以独特的“工业语言”展示“工业美”,以工业味道加文化内涵,形成怀旧意味浓郁的工业旅游景区和冲击力很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工业旅游、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工业遗产从生产性资源转变为都市型旅游生活化创意空间。二是促进景城融合和产城融合,实现主客共享工业文明和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工业企业和城市的品质和内涵,通过“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城市形成独有的一份气质。加大扶持力度,打响品牌知名度。借助会展、政府宣传平台等推广渠道,将工业旅游纳入旅游推广营销体系,开展多元立体的整体推广活动。三是鼓励工业企业与工业、旅游服务机构等联合,通过组建旅游运营团队、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等方式,持续提升工业旅游运营水平。加强营销宣传,通过新闻报道、专栏宣传、新媒体推介、拍摄宣传片、印制宣传品、举办文学作品赛事等方式推广工业旅游,全方位联动推介工业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四是通过定期举办平台搭建、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鼓励企业将旅游元素融入企业,将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在外包装、产品质量、综合服务等进行改进,带给游客不同的购物体验,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政府各部门加强与企业联动,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对游客满意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工业旅游企业,省市财政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为企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华球(中国)公司经济思想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